三部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八大重點領域治理目標,助力再生資源產業發展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將達到3.5億噸,建立較為完善的標準規范,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示范企業,再生資源產業進一步壯大。
近日,三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加快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綠色化、循環化、協同化、高值化、專業化、集群化發展,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成為綠色環保產業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術裝備先進、產業貢獻突出、抵御風險能力強、健康有序發展的再生資源產業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建立較為完善的標準規范,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示范企業,再生資源產業進一步壯大。
意見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并確定八大重點領域。六大任務包括,綠色化發展,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循環化發展,推進產業循環組合;協同化發展,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高值化發展,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專業化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集群化發展,實現產業集聚配套。八大領域分別是,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
意見還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加大工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專項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再生產品、再制造等綠色產品的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信貸,支持符合條件的再生資源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票據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2015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約為2.46億噸,產業規模約1.3萬億元。一大批再生資源企業發展壯大,在一些地區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集聚園區。
與此同時,再生資源產業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循環利用理念尚未在全社會普及,回收利用體系有待健全,產業集約化程度偏低,技術裝備水平總體不高,再生產品社會認知度低,配套政策不完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標準、統計、人才等基礎能力薄弱。
為此,《指導意見》分別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等八大重點領域提出重點任務和目標。
結合各地區鋼鐵產能和廢鋼資源量,合理規劃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布局,保障區域市場穩定和資源供應。繼續加強廢鋼鐵加工行業規范管理,健全廢鋼鐵產品標準體系,推動完善廢鋼利用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促進鋼鐵企業多用廢鋼。鼓勵廢鋼鐵供給企業與鋼鐵利用企業深度合作,促進廢鋼鐵“回收—加工—利用”產業鏈有效銜接,形成可推廣的產業創新模式。到2020年,引導廢鋼鐵加工企業規范發展,廢鋼消耗量達到1.5億噸。
推進以龍頭企業、試點示范企業為主體的廢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利用信息化提升廢有色金屬交易智能化水平。引導企業進入園區,推進清潔生產,實現集中生產、廢水集中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到2020年,廢有色金屬利用規模達到1800萬噸,其中再生銅440萬噸,再生鋁900萬噸,再生鉛250萬噸,再生鋅210萬噸。
大力推進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支持不同品質廢塑料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以當前資源量大、再生利用率高的品種為重點,鼓勵開展廢塑料重點品種再生利用示范,推廣規模化的廢塑料破碎-分選-改性-造粒先進高效生產線,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積極推動低品質、易污染環境的廢塑料資源化利用,鼓勵對生活垃圾塑料進行無污染的能源化利用,逐步減少廢塑料填埋。到2020年,國內產生的廢塑料回收利用規模達2300萬噸。
加快推進廢紙分揀加工中心規范建設,在重點區域建立大型廢紙倉儲物流交易中心,有效降低廢紙區域間流動成本。提升廢紙分揀加工自動化水平和標準化程度,推廣廢紙自動分選技術和裝備,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和高值化利用水平。推動廢紙利用過程中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降低廢紙加工利用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到2020年,國內廢紙回收利用規模達到5500萬噸,國內廢紙回收利用率達到50%。
開發輪胎翻新再制造先進技術,推行輪胎翻新先進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實施產品質量監控管理,確保翻新輪胎的產品質量。研發和推廣高效、低耗廢輪胎橡膠粉、新型環保再生橡膠及熱裂解生產技術與裝備,實現廢輪胎的環保達標利用。到2020年,廢輪胎回收環保達標利用規模達到850萬噸,輪胎翻新率達到8-10%。
積極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產品的回收利用。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大力開發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究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領跑者”制度。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探索形成適合不同品種特點的生產者責任延伸模式。到2020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量達到6.9億臺。
推動報廢汽車拆解資源化利用裝備制造,積極推進發動機及主要零部件再制造,實施再制造產品認定,發布再制造產品技術目錄,制定汽車零部件循環使用標準規范,實現報廢機動車零部件高值化利用。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建立完善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梯級利用。通過創新回收機制、探索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提升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打造完善的報廢汽車資源化產業鏈。到2020年,報廢機動車再生利用率達到95%。
推動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體系,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分級利用機制。開發廢舊瓶片物理法、化學法兼備的高效連續生產關鍵技術,突破廢舊紡織品預處理與分離技術、纖維高值化再利用及制品生產技術。支持利用廢舊紡織品、廢舊瓶片生產再生紗線、再生長絲、再生短纖、建筑材料、市政材料、汽車內飾材料、建材產品等,提高廢舊紡織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車、家居裝潢等領域的再利用水平。到2020年,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總量達到900萬噸。
十大重大試點示范
《指導意見》還提出十大重大試點示范。其中,廢塑料高值高質利用示范重點研發廢塑料自動識別及分選技術,紙塑、鋁塑、鋼塑復合材料等分離技術,開發廢塑料改性等高值化利用技術、廢塑料回收利用二次污染控制技術及專用設備,建設一批生產規模不低于20萬噸/年的龍頭企業,重點支持一批高效再生利用、有效促進環境保護的廢塑料回收利用示范企業,大幅提升塑料再生產品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廢橡膠清潔化利用示范重點開發再生橡膠綠色化、智能化、連續化成套設備,研發工業連續化整胎熱裂解技術裝備,推廣連續密閉再生膠生產、負壓裂解等技術,擴大改性瀝青、高強力再生膠、高品質炭黑等產品推廣應用,培育10家左右廢橡膠清潔化和高值化利用示范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 商務部 科技部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節〔2016〕4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科技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引導和推進“十三五”時期再生資源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再生資源產業的重要性
“十二五”以來,我國再生資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約為2.46億噸,產業規模約1.3萬億元。一大批再生資源企業發展壯大,在一些地區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集聚園區。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國家資源供給的重要來源,在緩解資源約束、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循環利用理念尚未在全社會普及,回收利用體系有待健全,產業集約化程度偏低,技術裝備水平總體不高,再生產品社會認知度低,配套政策不完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標準、統計、人才等基礎能力薄弱。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對綠色發展的要求更加緊迫。隨著鋼材、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社會消費積蓄量及電器電子產品、塑料、橡膠制品等報廢量持續增加,再生資源數量和種類也隨之大幅度增長,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途徑。推動再生資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對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對全面推進綠色制造、實現綠色增長、引導綠色消費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再生資源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加強法規標準建設,提升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再生資源產品附加值,加快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綠色化、循環化、協同化、高值化、專業化、集群化發展,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成為綠色環保產業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適應我國國情的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模式,為加快工業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加強政府在制度建設、政策制定及行業發展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突出重點、分類施策。以產生量大、戰略性強、易于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品種為重點,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完善技術規范,實行分重點、分品種、分領域的定制化管理。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廣先進適用關鍵技術,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促進再生資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跨越發展。
試點示范、模式推廣。組織實施試點示范工程,鼓勵優秀企業先行先試,因地制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促進再生資源產業向集聚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術裝備先進、產業貢獻突出、抵御風險能力強、健康有序發展的再生資源產業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建立較為完善的標準規范,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示范企業,再生資源產業進一步壯大。
三、主要任務
(一)綠色化發展,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將綠色化理念貫穿到再生資源產業鏈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從回收、分揀、運輸,到加工、循環化利用、再制造以及廢物處理處置,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衛生、勞動保護、質量標準,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完善環保制度,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實現達標排放,防止二次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二)循環化發展,推進產業循環組合。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科學規劃,統籌產業帶、產業園區的空間布局,鼓勵企業之間和產業之間建立物質流、信息流、資金流、產品鏈緊密結合的循環經濟聯合體,延伸再生資源產業鏈條,提升再生資源產品附加值,實現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循環利用。
(三)協同化發展,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緊密結合,鼓勵和支持建立產學研用創新聯盟,協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積累一批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以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依托,圍繞重點領域,瞄準未來技術發展制高點,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優勢突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的再生資源產業示范基地,提升成套裝備制造的科技創新能力。
(四)高值化發展,促進產品結構升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向高值化利用轉變,確保再生產品質量安全。提高再生產品附加值,避免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環不經濟”。修訂完善再生資源產品相關標準體系,鼓勵使用經過認定后的再生資源產品。采用再制造新品抵押,實施再制造工程。著力加強再生資源的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五)專業化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廢舊機電產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電池等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化和精細化發展。根據分行業、分品種的再生資源特征,開展行業規范條件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等分類指導管理。依托電信運營商的服務網點,探索建立廢舊手機、電池、充電器等通信產品回收利用新模式。依托“互聯網+”,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模式,不斷提高重點品種特別是低值再生資源回收率。
(六)集群化發展,實現產業集聚配套。鼓勵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集聚發展。鼓勵通過兼并、重組、聯營等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在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等重點領域,依靠技術創新驅動,實現規模化發展。促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產業鏈有效銜接,建立產業良性發展環境,探索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商業模式,培育再生資源龍頭企業。
四、重點領域
(一)廢鋼鐵。結合各地區鋼鐵產能和廢鋼資源量,合理規劃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布局,保障區域市場穩定和資源供應。繼續加強廢鋼鐵加工行業規范管理,健全廢鋼鐵產品標準體系,推動完善廢鋼利用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促進鋼鐵企業多用廢鋼。鼓勵廢鋼鐵供給企業與鋼鐵利用企業深度合作,促進廢鋼鐵“回收—加工—利用”產業鏈有效銜接,形成可推廣的產業創新模式。到2020年,引導廢鋼鐵加工企業規范發展,廢鋼消耗量達到1.5億噸。
(二)廢有色金屬。推進以龍頭企業、試點示范企業為主體的廢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利用信息化提升廢有色金屬交易智能化水平。引導企業進入園區,推進清潔生產,實現集中生產、廢水集中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到2020年,廢有色金屬利用規模達到1800萬噸,其中再生銅440萬噸,再生鋁900萬噸,再生鉛250萬噸,再生鋅210萬噸。
(三)廢塑料。大力推進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支持不同品質廢塑料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以當前資源量大、再生利用率高的品種為重點,鼓勵開展廢塑料重點品種再生利用示范,推廣規模化的廢塑料破碎-分選-改性-造粒先進高效生產線,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積極推動低品質、易污染環境的廢塑料資源化利用,鼓勵對生活垃圾塑料進行無污染的能源化利用,逐步減少廢塑料填埋。到2020年,國內產生的廢塑料回收利用規模達2300萬噸。
(四)廢紙。加快推進廢紙分揀加工中心規范建設,在重點區域建立大型廢紙倉儲物流交易中心,有效降低廢紙區域間流動成本。提升廢紙分揀加工自動化水平和標準化程度,推廣廢紙自動分選技術和裝備,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和高值化利用水平。推動廢紙利用過程中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降低廢紙加工利用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到2020年,國內廢紙回收利用規模達到5500萬噸,國內廢紙回收利用率達到50%。
(五)廢舊輪胎。開發輪胎翻新再制造先進技術,推行輪胎翻新先進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實施產品質量監控管理,確保翻新輪胎的產品質量。研發和推廣高效、低耗廢輪胎橡膠粉、新型環保再生橡膠及熱裂解生產技術與裝備,實現廢輪胎的環保達標利用。到2020年,廢輪胎回收環保達標利用規模達到850萬噸,輪胎翻新率達到8-10%。
(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積極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產品的回收利用。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大力開發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究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領跑者”制度。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探索形成適合不同品種特點的生產者責任延伸模式。到2020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量達到6.9億臺。
(七)報廢機動車。推動報廢汽車拆解資源化利用裝備制造,積極推進發動機及主要零部件再制造,實施再制造產品認定,發布再制造產品技術目錄,制定汽車零部件循環使用標準規范,實現報廢機動車零部件高值化利用。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建立完善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梯級利用。通過創新回收機制、探索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提升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打造完善的報廢汽車資源化產業鏈。到2020年,報廢機動車再生利用率達到95%。
(八)廢舊紡織品。推動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體系,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分級利用機制。開發廢舊瓶片物理法、化學法兼備的高效連續生產關鍵技術,突破廢舊紡織品預處理與分離技術、纖維高值化再利用及制品生產技術。支持利用廢舊紡織品、廢舊瓶片生產再生紗線、再生長絲、再生短纖、建筑材料、市政材料、汽車內飾材料、建材產品等,提高廢舊紡織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車、家居裝潢等領域的再利用水平。到2020年,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總量達到900萬噸。
五、重大試點示范
(一)廢鋼鐵精選爐料示范
圍繞廢鋼鐵中含有銅、鋁等有色金屬及塑料、橡膠等夾雜物,開發推廣廢鋼鐵自動高效分選技術與裝備,提高廢鋼鐵爐料品質,實現精料入爐。到2020年,全國鋼鐵生產利用廢鋼比例達到15%。
(二)廢有色金屬高值化利用示范
開發原料處理、火法冶煉、濕法分離、有價金屬提煉等先進工藝,開展廢銅直接制桿生產高導電銅、黃雜銅生產高精度板帶等高值化利用,提高銅、鎳、金、銀、鉑、鈀等金屬利用效率,建設再生高溫合金萬噸級,再生硬質合金、鈦及鈦合金、鉬及鉬合金千噸級,再生貴金屬噸級以上戰略稀貴金屬資源化示范企業。
(三)廢塑料高值高質利用示范
重點研發廢塑料自動識別及分選技術,紙塑、鋁塑、鋼塑復合材料等分離技術,開發廢塑料改性等高值化利用技術、廢塑料回收利用二次污染控制技術及專用設備,建設一批生產規模不低于20萬噸/年的龍頭企業,重點支持一批高效再生利用、有效促進環境保護的廢塑料回收利用示范企業,大幅提升塑料再生產品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廢紙再生利用示范
以廢紙產生量大、利用量大的區域為重點,完善收運、分選、打包等物流體系,建設電子交易平臺,提供資金、交易、信息等綜合服務,培育3-5家經營量在30萬噸以上大型廢紙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在區域廢紙供應鏈中發揮重要集聚功能。
(五)廢橡膠清潔化利用示范
開發再生橡膠綠色化、智能化、連續化成套設備,研發工業連續化整胎熱裂解技術裝備,推廣連續密閉再生膠生產、負壓裂解等技術,擴大改性瀝青、高強力再生膠、高品質炭黑等產品推廣應用,培育10家左右廢橡膠清潔化和高值化利用示范企業。
(六)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示范
圍繞履行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為重點,建成一批生產者責任延伸標桿企業,培育一批包括行業組織在內的第三方機構,扶持若干技術、檢測認證及信息服務等支撐機構,形成適合不同電器電子產品特點的生產者責任延伸模式。
(七)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示范
重點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新能源汽車發展集聚區域,選擇若干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示范,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可追溯管理系統,支持建立普適性強、經濟性好的回收利用模式,開展梯級利用和再利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示范應用。
(八)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示范
推動廢舊紡織品及廢舊瓶片分離、利用技術產業化,研發推廣適合國情的廢舊紡織品及廢舊瓶片快速檢測、分拆、破碎設備,物理法、化學法兼備的高效連續生產關鍵技術,廢舊滌綸、滌棉紡織品、純棉紡織品再利用技術,開發一批高附加值產品。圍繞回收箱等社會回收方式與高校、社區等合作共建回收體系,形成廢舊紡織品回收、分類、利用全流程規范化示范。建設10家廢舊紡織品及廢舊瓶片綜合利用規范化示范項目。
(九)再生資源產業創新發展中心示范
以企業為主體,推動再生資源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強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探索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全過程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壯大。到2020年,圍繞再生資源主要領域,形成20家左右再生資源產業創新發展中心。
(十)再生資源產業國際合作示范
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利用我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產能、技術與資金優勢,促進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從傳統的“原料進口+產品輸出”轉向“投資+貿易”方式。到2020年,力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推動一批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探索共建再生資源國際合作示范園區。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規制度。推動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加快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法制化進程。探索生產者責任延伸新模式,建立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研究建立再生資源材料使用制度,將再生資源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鼓勵再生材料和產品應用。完善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制度,發布符合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
(二)強化技術支撐。完善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創新驅動機制,將資源循環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研究設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再生資源技術裝備產業化和公共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聯合,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和新設備的推廣應用。鼓勵企業研發綜合利用先進技術裝備及促進成果轉化。
(三)創新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企業負面清單。依托“互聯網+”,建立再生資源產業服務平臺和信用評估系統,促進規范化再生資源利用企業發布環境保護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再生資源品種、產業規模、技術規范、產品標準等為重點,建立以促進資源化為目標的再生資源標準體系。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加大工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專項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再生產品、再制造等綠色產品的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信貸,支持符合條件的再生資源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票據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五)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再生資源產業相關指標信息監測,通過大數據,實現再生資源數據監測、統計分析、產品交易等技術服務。培養建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人才隊伍,開展行業骨干技術人員培訓,發揮產業發展專業人才帶動作用。
(六)加強輿論宣傳。加強輿論宣傳引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作用的認識。對實施效果好的資源再生利用典型項目進行交流推廣,組織發布資源再生利用典型模式案例,通過現場推介會、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介進行宣傳推廣。
工業和信息化部 商務部 科技部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步伐“撲朔迷離”! 2017/2/15 10:51:58